欠款纠纷陷僵持,情理交融化干戈
发布时间:2025-03-17陕西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西安某装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被告”)之间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根据双方约定,原告为被告提供玻璃等装饰材料,且合作模式为“现货现款”,即被告每次采购货物时应支付货款。在2023年9月最后一次供货后,,被告仅支付了部分款项,至今仍有188,500元的货款未能结清。尽管原告多次催促被告支付剩余货款,但被告未能按时履行支付义务,且未与原告达成新的支付协议。此欠款的拖欠导致了原告在经营上的困难,原告遂于2024年1月14日正式向灞桥法院提出诉讼,要求被告支付剩余货款188,500元,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法院初步审理案情后将案件委派至正和商事调解中心进行调解。
调解情况:
接到案件后,调解中心第一时间与与原被告双方取得联系约定调解时间,并委派了擅长该领域的调解员杨知水参与调解。调解正式开始后,调解员首先对案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同时了解原被告双方的立场和诉求。原告明确表示,如果没有及时收到货款,将会对公司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与其他客户的合作。被告则解释道,近年来由于市场形势不佳,自己公司的资金链出现了紧张,导致无法按时支付全部款项,请求能够给其一定的时间,分期支付剩余款项。
调解员在听取了双方的立场后,首先对双方的合作历史和原被告之间的情感基础进行了强调。调解员指出,双方之间长期的合作关系非常宝贵,不仅关系到当前的经济利益,更涉及到未来的合作机会。如果能够通过调解解决当前的纠纷,双方未来仍有可能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继续合作,互相支持。
经过几轮深入的讨论,调解员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将欠款分期进行支付,且第一期支付在调解协议签署后的一个月内完成,之后的几期则按照约定的时间依次支付。这个方案为被告提供了充足的支付时间,同时也确保原告的利益得到保障。经过长时间的耐心沟通和调整,原告最终接受了被告提出的分期付款方案,并明确了具体的付款日期和支付方式。同时,为了保障原告的权益,双方还商定了相关的违约条款,如果被告未能按期支付款项,将需支付相应的违约金。双方达成共识,纠纷圆满解决。
案件评析:
本案中的调解过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而是反映了当前法律文化中越来越注重灵活性和人性化的一面。未来,商事调解有可能成为解决商业纠纷的主流方式,尤其是在双方有长期合作关系和一定情感基础的情况下。在这种背景下,法律不仅仅是解决争议的工具,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和人际和谐的重要手段。
此外,本案也提醒我们,商事合同的签订与履行不仅仅是法律行为,更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当注重合同的可执行性和灵活性,预留适当的空间和条款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建立良好的商业信用和信任体系,能够有效减少未来的纠纷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