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欠款起纠纷,解纷纾困达共识
发布时间:2025-04-21基本案情:
2025年4月,陕西正和商事调解中心接到灞桥法院委派的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西安市某装饰部(以下简称“原告”)与陕西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因工程款支付问题引发纠纷,双方此前签订了《工程分包协议》,约定由原告负责某项目的具体施工。工程按期完工后,被告因经营困难未能如约支付剩余工程款25204.59元。原告经多次催收未果,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遂向灞桥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支付拖欠款项及相应利息。
调解情况:
调解中心接到案件后,迅速委派了擅长该领域的律师调解员马志勇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首先认真查阅了双方签订的《工程分包协议》及相关施工验收材料,全面掌握了案件的基本事实。随后,他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到被告确实因近期建材价格波动、工程回款延迟等市场因素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并非恶意拖欠工程款。被告法定代表人在调解现场出示了公司近期的财务报表和银行流水,详细说明了企业经营面临的现实困境,同时表达了强烈的还款意愿,提出希望能够分期偿还欠款的具体方案。
原告在听取对方陈述后,对当前建筑装饰行业的经营压力表示理解,但强调自身作为小微企业,同样面临材料款结算和工人工资支付压力。调解员敏锐地捕捉到双方都有解决纠纷的诚意这一关键点,适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他从法律角度分析了合同履行的权利义务关系,又从商业角度阐述了维护长期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经过多轮耐心细致的协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意向:被告承诺分期支付拖欠的元工程款,并自愿承担逾期付款利息;原告同意给予合理的还款宽限期。双方当事人对调解协议签字确认后,均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纠纷至此圆满解决。
案例评析:
从案件本身来看,被告因市场环境变化导致资金周转困难而拖欠工程款,这种情况在工程建设领域并不鲜见。但值得肯定的是,被告并未逃避债务,而是以诚恳态度面对问题,主动提供财务凭证说明经营困境,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为纠纷化解奠定了重要基础。原告作为债权方,既坚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又能够体谅同行业经营者面临的市场压力,展现出难能可贵的商业理解与包容。这种互谅互让的商业精神,正是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共克时艰所需要的品质。
在当下经济转型期,类似纠纷频发,此案的处理模式为同类案件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专业调解促成双赢,既减轻了司法压力,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实现了"办理一个案件,救活一个企业"的社会效果。这启示我们,在处理商事纠纷时,应当更加注重发挥调解的柔性解纷功能,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充分考虑市场实际,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有温度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