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施策显专业,精准调和促共赢
发布时间:2025-04-27基本案情:
2025年4月,陕西正和商事调解中心接到由灞桥法院委派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2024年2月1日,陕西某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某餐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签订了一份大米买卖合同。根据合同约定,原告作为供应商需按被告需求定期配送指定规格的大米产品,被告则应在收到货物后期限内结清相应货款。合同签订后,原告严格履行供货义务,但截至2025年4月,被告并未按约支付货款,累计拖欠货款达186125元。原告多次催讨无果后,遂向灞桥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支付拖欠货款和违约金。
调解情况:
中心在对案件进行初步了解后,迅速指派了擅长合同纠纷领域的律师调解员魏紫艳进行调解。调解伊始,双方对欠款事实均无异议,但就付款方案存在明显分歧:被告提出分四期偿还货款的方案,但拒绝承担任何违约金及利息;原告虽同意分期支付,但坚持要求明确逾期违约责任。面对这一僵局,调解员首先全面核查了原告提交的合同、发票、销售出库单及微信催款记录等关键证据,在确认被告对证据无异议的基础上,迅速锁定争议焦点为分期付款的违约责任问题。
调解员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分别与双方深入沟通。针对被告,调解员详细分析了诉讼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特别是司法确认程序赋予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力;同时理解其经营困难,肯定其主动提出分期方案的积极态度。对于原告,调解员着重说明分期还款既能保障债权实现,又可避免诉讼带来的时间成本,建议在确保本金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让步。
经过多轮协商,调解员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平衡方案:被告同意按原计划分期偿还货款;原告则放弃违约金主张,并同意给予被告合理的履行宽限期。
案例评析:
本案调解成功的关键在于调解员创造性地运用了"利益平衡三阶法":首先通过证据核验固定无争议事实,继而运用"诉讼成本比较分析法"降低当事人预期,最终采用"阶梯式违约责任设计"促成合意。这种分层递进的调解技术,为同类案件处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本案启示我们,商事调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事实认定"向"利益平衡"转变,从"纠纷调处"向"风险防控"转变,从"个案解决"向"规则指引"转变。只有将法律规范、商业惯例和行业特点有机融合,才能打造出真正符合市场主体需求的纠纷解决机制。这也正是本案调解实践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