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破边界,创新调解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05-09基本案情:
2025年4月,陕西正和商事调解中心接到未央法院委派的一起销售合同纠纷。2022年3月30日,湖州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与西安某公司(以下简称“原告”)就采购设备相关事宜签订了《产品销售合同》。原合同签订后,原告严格依照约定技术标准完成设备生产,并于合同约定期限内将设备交付至被告指定地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被告及其关联公司被告2共同支付了部分货款,但剩余款项经多次催讨仍未支付。因协商不成,原告遂于2025年3月将被告及其被告2诉至未央法院。
调解情况:
中心在接手案件后,针对案件特点委派了擅长该领域的律师调解员王洁负责本案调解工作。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首先耐心听取了各方当事人的详细陈述。原告强调已按合同约定完成设备生产、交付义务,提供的设备经调试运行符合技术要求;被告及被告2则提出设备运行稳定性方面的质疑。
在调解方案协商阶段,被告及被告2表示愿意支付合同约定的质保金,但希望减免违约金及后续利息。对此,调解员没有简单否定,而是引导原告从商业合作的长远角度考量,提出建设性方案:若被告及被告2能按时足额支付质保金,原告同意放弃违约金和后续利息的主张;若未能按时支付,则保留追究违约责任的权利。这一弹性方案既维护了原告的核心权益,又为被告争取了合理空间。
经过多轮线上线下的耐心沟通,各方最终就付款时间节点、金额以及违约责任等关键问题达成一致。调解结束时,各方当事人均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纠纷圆满解决。
案例评析:
本案的调解突破了传统调解的时空限制,创造性构建了"三屏联动"的数字化调解场景。调解员通过同时对接原告线下参与和两被告线上接入的复合调解界面,实现了证据展示、意见陈述、方案协商的全流程数字化流转。这种"物理空间分离、程序权利聚合"的调解技术革新,不仅解决了跨区域调解的时空障碍,更通过技术赋能提升了调解程序的规范性与透明度。
同时,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创新运用了"附条件债务豁免"的调解技术。针对被告提出的减免诉求,调解方案没有采取简单的金额折中,而是设计了"按时履行则豁免,违约则恢复"的弹性条款。这种"履行激励型"调解方案将潜在违约责任转化为促使被告主动履行的正向激励,既坚守了合同严守的法律底线,又体现了商事调解鼓励交易、促进合作的价值导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调解员将质保金支付与违约责任豁免进行捆绑设计,使调解方案同时具备债务清理和品质保障的双重功能,这种"一揽子"纠纷解决思路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