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平衡固根基,调解破冰促共识
发布时间:2025-05-20基本案情:
2025年5月,陕西正和商事调解中心接到由灞桥法院委派的一起建筑设备租赁合同纠纷案件。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期间,上海某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王某、西安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签订多份《设备租赁合同》,被告租赁原告高空设备用于某项目施工,约定原告在合同签订后向被告提供相关租赁服务。原告按约完成租赁服务,双方对设备租赁费用进行结算,但被告直至起诉之日仍未足额支付合同金额。原告多次催讨无果后遂诉至灞桥法院。
调解情况:
调解中心在接到案件委派后,根据案件详情启动“专业领域精准匹配”机制,指派了擅长租赁合同纠纷领域的律师调解员马志勇进行调解。在调解意愿沟通阶段,面对原告因长期催讨未果而产生的抵触情绪和对司法程序的强烈诉求,调解秘书和调解员没有简单放弃,而是通过专业耐心的沟通,重点阐释了调解程序“周期短、效率高”的时效优势和"司法确认、强制执行"的制度保障,成功消除了原告的顾虑,使其转变态度接受调解尝试。这一前期工作为后续调解奠定了重要基础。。
调解伊始,双方情绪仍显对立,原告对被告长期拖欠款项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被告则强调经营困难等客观原因。调解员敏锐把握这一态势,采取"隔离调解"策略,先分别听取双方意见,引导当事人充分表达诉求,同时审慎核查每一份证据材料,特别是对欠付金额等关键事实进行逐一确认。在厘清基本事实后,调解员适时引导双方回归理性协商,避免陷入情绪化对抗,始终保持中立专业的立场。
调解员准确把握案件症结,一方面向被告释明拖欠货款的法律后果和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劝导原告考虑被告的实际履行能力。通过多轮耐心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务实可行的调解方案:被告承诺在2025年6月25日前分两次付清全部欠款。纠纷圆满解决。
案例评析:
本案作为一起典型的租赁合同纠纷,背后却暗藏着一场关于信任重建的精彩博弈。调解员在正式调解中展现的“情绪隔离术”是调解成功的关键所在。他将法律人的理性与调解员的温度完美融合,这种对“情绪对抗”的精准把控,揭示了商事调解的深层规律:纠纷的表象是利益冲突,内核却是信任断裂。调解员通过分别沟通的“单行道”策略,为双方重建了安全的话语空间。
调解员展现了精湛的"利益衡平"技艺。通过采取"背对背"沟通与"面对面"协商相结合的调解策略,既确保了各方诉求的充分表达,又有效控制了调解进程的理性走向。特别是在事实核查阶段,调解员严格遵循证据规则,对履约情况、欠付金额等关键事实进行专业认定,为后续调解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这种将非诉调解与证据规则有机融合的做法,体现了商事调解的专业化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