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微剖案商事解,量裁纾困分期偿

发布时间:2025-05-27

基本案情:

20255月,陕西正和商事调解中心接到未央法院委派的一起合伙合同纠纷案件。20201120日,齐某(以下简称“原告”)与魏某(以下简称“被告”)及第三人王某签订了《某店铺股东结算及店面分隔转让协议》,合同约定将该店铺店面进行分隔,店面转让费为7万元,支付时间另行商议。后原告告知被告应在2021年底之前支付上述款项,被告迟迟未予支付。原告多次催要款项,被告仍未支付款项,被告的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合同约定,原告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遂将被告诉至未央法院,请求支付剩余款项及利息。

 

调解情况:

调解中心接到案件后,迅速指派了擅长合伙合同纠纷领域的律师调解员梁媛进行调解。调解员立即开展细致的庭前准备工作,全面审核了原告提交的转让协议及微信聊天记录等关键证据材料,对双方主体资格、案件管辖等程序性问题进行了审慎核查。调解员特别注意到,虽然协议对付款期限约定不明,但原告提供的微信记录完整记录了其自2021年起多次催款的经过,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这为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调解会议开始后,调解员首先引导双方对基本事实进行确认。被告对欠付7万元转让费的事实及金额均予以认可,并表示对原告主张的利息无异议。被告坦诚说明,因近年来餐饮行业经营困难,导致资金周转紧张,请求减免利息并分期支付转让费。调解员敏锐把握到双方均表现出极大的诚信态度这一有利条件,适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一方面向被告释明长期拖欠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也向原告说明被告的实际经营状况。

在调解员的专业引导下,原告考虑到被告积极配合的态度和实际经营困难,同意免除全部利息;被告则承诺分23期支付7万元转让费,每月支付3000元。这一调解方案既维护了原告的核心权益,又为被告争取了合理的履行空间,体现了商事调解平衡各方利益的独特价值。

 

案例评析:

调解员在处理这起历时四年的餐饮店面转让费纠纷时,没有机械地适用合同条款,而是通过专业化的调解技术,在尊重商业现实的基础上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案件的特殊性在于转让协议对付款期限约定不明,这既给纠纷解决带来了法律适用上的挑战,也为调解创造了弹性空间。调解员敏锐地抓住双方均具有调解诚意这一关键突破口,通过引导当事人回归商业本质,最终达成了兼顾法律与情理的解决方案。

本案调解过程中体现出的"证据引导"方法颇具创新价值。调解员没有陷入付款期限约定不明的法律争议,而是通过系统梳理微信聊天记录等履行证据,重构了完整的交易过程。这种以履行行为补正合同漏洞的证据运用方式,同时这种问题重构技术有效转化了争议性质,为纠纷解决开辟了新路径。

受托守正 · 允中促和

服务功能强大、市场认可度高的一流的商事调解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