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联动巧解纷,调解止争彰法治
发布时间:2025-06-11基本案情:
2025年5月,陕西正和商事调解中心接到灞桥法院委派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2011年,张某(以下简称“被告”)向王某(以下简称“原告”)父亲借款200000元,并出具了借条,后原告父亲陆续追讨收回八九万元。2021年原告父亲离世,原告与被告协商一致后将剩余债务转移至原告名下,被告向原告出具了新的欠条。此后,被告陆续还款8000元,截至目前仍拖欠本金107000元。自2023年起至今,被告未再向原告偿还任何款项,原告多次催讨,被告均以各种理由推脱,原告难以与其取得有效联系并实现债权。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原告向灞桥法院提起诉讼,请判被告偿还本金和利息。
调解情况:
调解中心在接到案件后,迅速指派了擅长该领域的律师调解员强必升进行调解。调解当日,被告未能按时抵达现场,原告情绪出现明显波动,调解工作面临阻碍。为保障调解顺利推进,调解员当即启动应急方案,通过视频会议方式与被告建立实时沟通渠道。此举有效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激化,节省了当事人的时间成本。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系统梳理了案件时间线与债务明细,从法律规定、商业信用、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向双方阐明利害关系,引导当事人理性协商。
面对双方在还款金额与期限上的重大分歧,调解员采取分阶段协商同时平衡利益的策略,提出分阶段还款方案:前六个月被告每月 20 日前还款 5,000 元,后半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每月 6,000 元直至还清本金。同时,结合被告实际经济状况,经反复沟通,原告同意在法律框架内适当减免利息,以降低债务人还款压力。
经过近两小时的专业调解与多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协议。该协议不仅明确了分期还款的具体方案与利息计算方式,还约定了违约责任条款,确保协议履行的规范性与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纠纷圆满解决。
案例评析:
本次调解过程中,在面对被告未能按时到场的突发状况,调解员所展现出的应变能力与灵活的调解技巧,通过及时转换调解形式,保障了调解的顺利开展。既维护了调解程序的严肃性,又兼顾了被告的实际困难,彰显了调解工作的人性化与灵活性。同时,调解员在调解时精准抓住双方矛盾焦点,在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充分考虑债务人的实际偿还能力,实现了双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展现了专业调解对矛盾化解的关键作用。
其次,原告自愿减免部分利息的行为,是在法律框架内对债务人困境的理解与妥协,这种互谅互让的协商结果,不仅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又彰显了调解的人文关怀,有助于修复当事人之间的信任关系,维护社会的诚信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