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现实释难处,分期履约解纷争
发布时间:2025-07-16基本案情:
2025年6月,陕西正和商事调解中心接到西咸法院委派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2022年2月,泾河新城某挂车配件经销部(以下简称“被告”)从陕西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告”)处多次购买轮胎。2023年3月,被告向原告出具欠款条,认可欠原告货款3.4万元,承诺于2023年12月前全部归还,但被告后续并未按期履行还款义务。双方于2024年8月达成还款协议,签订协议后被告仅向原告支付了2000元,原告根据还款协议约定,将被告诉至西咸法院,要求被告一次性支付剩余货款、违约金及其他损失。
调解情况:
中心接到案件后迅速指派了擅长买卖合同纠纷领域的律师调解员亓中鲁进行调解。调解初期,调解员充分倾听双方立场和困难,发现被告身体状况不佳,修理厂由其一人经营,家庭经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且其确有还款意愿,但请求给予两年的履行期。原告则表示,被告已多次违约,对其履约能力及履行意愿存在质疑。
调解员深知本案难点不在于金额本身,而在于履行的现实可行性与原告的心理接受程度。在平衡双方诉求基础上,调解员一方面耐心做被告工作,引导其正视债务并履行还款责任;另一方面也向原告解释被告现实困境,引导其以长线回款思维看待履行过程,避免僵局。
在达成调解共识过程中,调解员以可持续履行为原则,提出了“分期履行、压实责任”的解决思路。经引导协商,双方同意将剩余货款、本息及违约金合并计算为固定履行总额,并同意分十六期进行履行。为增强被告履行动力,也安排被告与原告本人直接沟通说明具体情况,增强双方互信,同时提出若被告身体好转、收入增加,可提前清偿的情况。原告亦表示,在被告确因健康突发状况导致短期履约困难的前提下,可协商适度缓冲。双方当事人均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纠纷圆满解决。
案例评析:
本案作为一起典型的买卖合同履约纠纷,其核心在于如何在保障原告债权实现的同时,兼顾被告的实际履行能力与生存状况。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摒弃了简单的强硬施压的模式,而是注重共情与现实平衡,在法律权利框架内寻求最大化履约概率。
调解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1.调解员对履约难点的精准把握 2.在调解方案设计上的“柔中有刚” 3.对原被告之间的信任重建,创造对话空间。本案的成功调解不仅缓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更展现了调解在民商事纠纷领域中平衡权利与人性、追求实效与和谐的独特优势,使当事人在灵活的处理机制中实现权益保障,体现了现代多元解纷机制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