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调解识症结,多年合作情为基

发布时间:2025-08-06

基本案情:

20256月,陕西正和商事调解中心接到临渭法院委派的一起涉及建设工程材料的买卖合同纠纷。20227月,宝鸡某混凝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陕西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签订《商品混凝土供销合同》,为被告承建的某项目供应货品。原告依约完成供货后,被告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内支付全部货款。经原告长期催要,截止起诉之日,被告仍拖欠本金8万余元,同时依据合同约定还有违约金暂计2万余元。原告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遂将被告诉至临渭法院。

 

调解情况:

中心接到案件后,根据案件详情指派了擅长合同纠纷领域律师调解员丛珊进行调解。调解员首次组织双方协商,但因违约金的支付问题未能达成一致。调解团队在复盘中发现,双方虽存在争议,但合作基础牢固,被告企业实际负责人对双方多年业务关系仍存珍视;僵局的主要原因在于代理人与对方立场理解不足,信息传递存在障碍。

为打破僵局,调解员果断调整策略,直接联系被告实际负责人,全面阐明案件情况及调解进展。这一关键沟通成为案件转折点。被告负责人在了解事实后明确表态合作情谊更为重要,同时表示将亲自与原告沟通,并请求调解员继续协助化解矛盾。

调解员随即启动背靠背调解策略,分别稳住双方情绪并释明法律责任。在调解员的引导下,双方聚焦于“是否一次性支付”与“原告快速回款需求”两个核心问题展开务实探讨。经过多轮沟通,调解员提出兼顾双方利益的可行方案:被告一次性支付大部分本金并结清部分违约金,原告则在违约金数额上适度让步,以换取及时回款。该方案同时满足了原告尽快回笼资金的核心诉求,也减轻了被告的支付压力。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被告于2025718日前一次性支付所欠货款。纠纷圆满解决。

 

案例评析:

本案金额不大,但涉及长期合作的商业关系及合同履约信用,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双方关系彻底破裂,并增加诉讼与执行的额外成本。调解员敏锐捕捉到争议的核心并非金额本身,而是双方之间存在沟通断层,代理人与实际负责人对对方立场和底线的理解存在偏差。

本案表明,在商业合同纠纷中,调解不仅是解决争议的法律途径,更是维护长期合作关系、节约诉讼成本的重要手段。通过精准识别争议焦点、灵活调整沟通策略以及兼顾法律与情感因素,调解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化解矛盾的目标,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最佳效果。

受托守正 · 允中促和

服务功能强大、市场认可度高的一流的商事调解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