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纠纷稳发展,调和矛盾护合作
发布时间:2025-08-19基本案情:
2025年8月,陕西正和商事调解中心接到西咸法院委派的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案件。2023年3月,某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因某项目区域幕墙装饰工程施工需要,想陕西某设备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租赁电动吊篮,双方签订《电动吊篮租赁合同》,对租赁物规格、租金及租赁期限作出了明确约定。合同签订后,原告依约提供设备并投入使用,但被告在履行过程中未按照合同约定按期支付租金。原告多次催要后,仍有20余万元租赁费未能结清。为维护合法利益,原告诉至西咸新区人民法院。
调解情况:
中心接到案件后,第一时间根据案件基本事实将其指派给擅长租赁合同纠纷领域的律师调解员张海燕进行调解。由于本案采用了线上调解的方式进行,调解员在正式调解前,分别通过电话与双方进行了沟通,提示其准备相关证据材料,并对争议焦点进行了初步摸排,确保不存在虚假诉讼或恶意串通的情况。
在沟通过程中,调解员发现,原被告双方对案件事实并无实质争议,均认可存在欠付租赁费的问题,只是在金额认定上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这一情况,调解员引导双方开展对账,并在其间进行专业把关,逐项核对数据。最终,双方对欠款金额达成一致意见。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抓住争议核心,运用“背对背”沟通技巧,分别向双方释明利害。在调解员耐心引导下,双方逐步展现出合作意愿。原告表示愿意在利息和违约金方面作出让步,以换取尽快回款;被告则将原先提出的半年还款周期缩短至四个月,承诺在期限内分批偿清所欠租金。双方的方案兼顾了原告的资金回笼需求与被告的履约能力,最终在调解员线上组织下,仅用四十分钟便达成了调解协议。
案例评析:
本案是一例典型的租赁合同纠纷,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难点主要集中在履行方式和履行期限上。调解员在正式调解前通过电话沟通和材料核实,既排除了虚假诉讼风险,又帮助双方厘清了争议焦点,为快速进入实质性调解奠定了基础。同时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并未纠缠于次要问题,而是精准锁定“还款周期”这一核心矛盾,推动双方各自让步,寻找平衡点。
本案的成功化解,充分体现了商事调解的高效、灵活与务实。既帮助原告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明确的回款时间表,避免了长期诉讼的不确定性;也为被告赢得了资金周转期,减少一次性履行压力。通过商事调解,双方最终实现了“互谅互让、各取所需”,这不仅维护了合同秩序和交易安全,也展现了商事调解“解纷争、促履约、保经营”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