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额争议迎刃解,兼顾利益促和解
发布时间:2025-08-29基本案情:
2025年8月,陕西正和商事调解中心接到莲湖法院委派的一起快递服务合同纠纷案件。2023年3月,张某(以下简称“原告”)与西安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一”)、王某(以下简称“被告二”)展开合作,虽未签订书面合同,但双方通过微信长期沟通、转账并对账,已形成稳定的业务往来。2024年3月,原告与被告二的员工确认对账结果,显示原告在合作期间共计预付快递服务费25万余元,经结算后,被告应返还7万余元。然而,原告多次催要未果,二被告始终推诿拖延,欠款至今未清偿,遂诉至法院。
调解情况:
调解中心接到案件后,迅速指派擅长处理合同纠纷的律师调解员杨冬丽负责本案。调解员在开始调解前,先行全面核实了原告提交的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及对账单明细,对其中的疑点逐一与原告确认,确保事实基础清晰、金额准确。
而在正式的调解过程中,原告代理人当场提交转账回单及对账记录,被告二虽承认大部分事实,但最初对金额提出质疑。调解员迅速查实孟某的身份及对账真实性,使被告二对金额再无异议。尽管事实问题得到确认,但被告二随即以公司资金紧张为由提出减额分期请求。调解员敏锐地捕捉到被告二的态度转变,一方面安抚其对偿还压力的情绪,另一方面引导原告理解被告的实际经营困境。
经过背对背的沟通,调解员逐步促成双方互让:原告愿意放弃部分金额,将应退款从7万余元降至5万元,并接受分12期支付;被告二则承诺严格按照分期约定履行,并在协议中明确了逾期责任。同时,鉴于被告二愿意承担还款责任,原告同意撤回对被告一的起诉。至此,双方最终在调解员主持下签署了调解协议,本案圆满解决。
案例评析:
本案虽为普通的快递服务合同纠纷,但调解的复杂性并不在于事实认定,而在于当事人之间的信任缺失与还款安排的矛盾。原告对被告的长期拖延已失去耐心,坚决要求一次性偿还;被告二则因企业资金紧张,态度强硬甚至一度拒绝沟通。若调解员不能及时把握当事人情绪,案件极可能走向僵局。
调解员在处理过程中展现了关键能力:一是事实厘清的精准性,在金额核实和证据确认环节不留疑点,为调解建立了坚实基础;二是情绪安抚的敏感度,及时识别被告二的抗拒情绪,通过耐心沟通让其逐渐冷静并接受调解;三是方案设计的灵活性,在保障原告核心权益的同时,兼顾被告的履约能力,提出分期还款并设立逾期责任的双重方案,既让原告尽快回款,又让被告有合理的履行空间。此案的成功化解,再次证明商事调解在处理合同纠纷中高效务实的优势,最大限度上实现互利共赢的现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