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有约当守信,调解促和得双赢

发布时间:2025-09-02

基本案情:

20258月,陕西正和商事调解中心接到雁塔法院委派的一起建筑设备租赁合同纠纷案件。20216月,西安某设备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陕西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签订《铺路钢板租赁合同》,由原告向被告提供铺路钢板,供其工程施工使用。合同签订后,原告如约履行供货义务,但被告在工程完工后迟迟未付清租赁款。经原告多次催要,被告仍欠租赁款及违约金合计10万余元。原告遂将被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支付上述欠款。

 

调解情况:

调解中心接到案件后,迅速指派了擅长租赁合同纠纷领域的律师调解员张光平负责调解。调解员在正式调解前,对原告提交的合同、报价清单、对账单、银行转账回单等证据逐一审核,并核实双方身份信息及管辖情况,确保案件事实清晰、法律关系明确。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对合同签订、货物交付及租赁款金额并无实质争议,分歧主要集中在逾期违约金的承担问题上。

被告承认尚欠9万元租赁款,但因工程项目资金尚未完全回笼,支付存在困难,因此提出愿意分三期付清欠款,同时请求原告免除违约金。对此,原告起初态度坚决,坚持要求被告履行违约责任。但调解员敏锐地意识到,僵持下去只会增加执行风险,不利于原告尽快收回欠款。于是调解员先通过“背对背”方式分别沟通,向原告释明诉讼程序持久、执行不确定风险,同时强调被告有分期付款的积极意愿;再向被告指出,违约金虽属从债务,但具有法律依据,能否减免需建立在诚意履行的基础上。

经过多轮沟通与反复磋商,原告最终考虑到资金回笼的实际效果,同意减免违约金,换取被告尽快偿还本金。双方在调解员主持下达成协议:被告在三个月内分三期付清租赁款,原告放弃违约金的主张。至此,调解圆满成功。

 

案例评析:

本案看似金额不大,但争议核心却很典型:一方主张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另一方因资金压力拒不承认,矛盾僵持难以推进。调解员灵活运用背对背调解,化解情绪对立。在直接对话时,原告坚持己见、被告拒不让步,容易陷入僵局。调解员巧妙地将双方分开,既让原告看到执行风险,又让被告意识到违约金的法律基础,从而形成让步的空间。

本案启示我们,在租赁合同等商业纠纷中,调解员不仅要准确把握法律关系,更要关注当事人的实际需求。通过分期履行、利益置换等方式,往往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这正体现了商事调解柔性高效、灵活务实的独特优势,为同类纠纷的化解提供了有益参考。

受托守正 · 允中促和

服务功能强大、市场认可度高的一流的商事调解机构